大梦谁先觉 | 隐藏的吗哪
top of page

大梦谁先觉

张路加牧师

IMG_B130C272A58A-1.jpeg

如果说三个半月前的刀郎的《罗刹海市》最火(全球播放量达到了惊人的600多亿次),那么一个半月前由瓦依那乐队和任素汐演唱的《大梦》则是最劲爆的,应当没什么疑问。如果说刀郎的《罗刹海市》唱的是人间;那么瓦依那和任素汐的《大梦》唱的则是人生。

《大梦》这首民谣之所以能引起强烈的共鸣,是因为它不仅真实地述说着人生的故事,也唱出了绝大多数人对生命的困惑。一句句的歌词,唱出了人们点点滴滴的岁月,以及藏在每个人内心的困惑与迷茫,犹如大梦一场。

《大梦》中用了十八个“该怎么办”,写出了我们每个人的“六岁、十二岁、十八岁、二十八岁、三十八岁、五十八岁、七十八岁、八十八岁”八个人生阶段。《大梦》的八个人生阶段唱出的都是我们生命的无常,都是人生中的不确定性。特别是歌中的十八个“该怎么办”,似乎唱出了每个人的对人生迷茫和无奈情感的心声,无论过去还是未来,每个人的此时此景都会让人感到力不从心,犹如一面镜子,映照出每个人心中难以言说的疑虑。

每个年龄段都有这个年龄段的人生根基和生命课题,无论困惑还是不安,我们皆无所逃。“该不该”是我们的确定性,是我们人生根基;“怎么办”是我们的不确定性,是我们生命课题。《大梦》的歌词很巧妙,总会有个年龄段会击中你,用八分多钟的时间道尽了大多数人的一生。当我们刚刚六岁,走在田野里一个不小心扑倒在水里,从此喊出了人生的第一个“该怎么办”。从此人生根基和生命课题便如影随形,不舍不离地伴我们终老。日光之下,听这首歌,你会感觉这首歌听上去有点像是在唱人生的空转,“生命的疏离”和“岁月的挫败感”,构成了人生的全部“梦境”,以及生命的“虚空”。其实《大梦》给我们的远不止一幅幅生命的画卷,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思考和灵魂的追问。"只问西东”,追问的是人生之末,“上下求索”,追问的是人生之本。其实这样的追问,也并不是从现代的“大梦”开始,2500多年前的孔子,当年也给中国人规划了六个人生阶段:“吾十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孔子的六个阶段是从人生意义去思考的,是我们的“应该”。我们该成为什么样的人?该做什么样的事?该怎么做?但他无法给出人生的终极意义,也就无法真正回答那个“怎么办?”以及“为什么”。

1700多年前的诸葛亮,曾自负地咏出了“大梦谁先觉,平生我自知…”,他认为人生的抱负和意义,乃是能被伯乐所识,一展胸中意襟,运筹与中军帐里,决胜于千里之外“,故此穷几十年的人生,为蜀国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,最后病死戎马之中。然而,同样代诸葛亮咏出“大梦我先觉”的罗贯中,其实在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中早已伏笔:“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是非成败转头空,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!”,意思是这些所谓英雄人物,争的到底是什么呢?最后都被大浪淘尽,一切都已成空!

两千年前,道成肉身的主耶稣,发出了人类史上真正振聋发聩的呼声:人若赚得全世界,赔上自己的生命,有什么益处呢?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?”(太16:26),“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,若不藉着我,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”(约14:6)。人生要想真正走出梦境,除非走耶稣已经为我们铺就的永生之路,认识并信服祂的永恒真理,得着祂藉着从死里复活为我们彰显的永世生命,才能真正找回失落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,得到最确凿得人生答案!让我们真正从大梦中醒觉吧!

bottom of page